2013年7月13日星期六

【华教视窗】 ~ 278 辑



看“七七关中汇报会”

2013/07/14 光华日报/言论版

~作者:郭非

七七关中汇报会和七七泸沟桥事件纯属巧合,前者欲道出关中真故事,后者是日本侵华辱华纪念日,双双都有历史价值。

七七关中汇报会,与会者约1500人,没有外劳,也没有整百辆巴士载人来,会场却有董总领导层和职员及外州的华教工作者。人潮中绝大部份是关丹和彭亨州内关心华教人士。

会议开始前,关丹华团10华小呈备忘录给董总和彭州董联会,分别由叶新田和卢宇廷接领。过后,这批人就匆匆地离去,可惜没留下兼听。

在大会主席卢宇廷致词后,接着是董总主席叶新田博士上台讲话。话题才打开,最近见报率极高的陈玉康先生徐徐地,同时高举手杖走进会场,直到台前。叶主席并没有暂停发言,虽然当时场面有点喧杂声。

卢宇廷很有礼貌地让位给陈老,老人家看着、听着台上的叶新田严肃的表情,辛辣的语气,调侃的调子……陈老可能觉得不是味道,坐椅还未热,36计还是走为上计。他的离场的确有些嘘声,对这位讲太多话的前辈好像有点不尊敬。

接着邹寿汉花了整小时汇报,配合幻灯片说明,对关中整个事件来龙去脉,交待得清清楚楚,让人彷佛上了宝贵的教育课。

交流会开始,由总秘书博振荃主持,全场发问的有18人,问题都围绕在批文、内容、关中模式、为何不能考统考,边办边申请,等了20年……。

卢宇廷只回答一个有关彭州董联会的问题,其余都是叶新田和邹寿汉回答。回答方式是采取三个提问一次回答。大会为了满足出席者,将提问时间延长多一个半小时。

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中蔡若峰准副校长,抱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心态,实在难得。但其建议要双方律师团或交法庭诠译“关中批文”却被叶主席轻描淡写地说:找教育部官员诠译就可,何必找律师团及到法庭。

 至于蔡若峰提及“内耗”,“关中要统考”,“双方应开会解决”。

叶主席说是你们冲向董总,董总不得不回应,一回应就说是内耗,要厘清实事,内耗也是迫不得已。他又说:关中等了20年,也不能饮鸩止渴啊!

内耗迫不得已

“从批文,包括彭州务大臣曾在州议会回答,关中不是华文独中,统考是60间独中的校内考试,如让关中考统考就抵触1996年教育法令第五章69条,定罪罚款坐牢事小,停办统考才是大事。”

“今天各独中暴满,是因为统考文凭有价值,全球有200多间顶尖大学承认统考文凭,包欧美、纽澳英等先进国。如统考被令停办,60间华文独中还能生存吗?不是董总不爱关中,而是更爱原有的60间华文独中。”

“边做边申请”似乎也行不通。叶主席炮打司令台:“即然明知批文难改,何必牺牲无辜的学生?”

较早前,邹夀汉在滙报时也强调批文中的mata pelajaran(科目)和kurikurum(课程纲要)不能划上等号,同样的mengambil maklum(被通知)和kelulusan(批准)是两回事,有人狡辩简单的词汇,难免有误人误己之嫌。

既然董总为了保护原有60间华文独中,不能轻易让出统考,并坚持关中董事部应先争取修改批文之后再谈,明显的球已在关中脚下(其实一开始球就在关中),应对准球门(教育部)而不是董总。

笔者大胆建议,批文只作轻微的修改如下:

1.批文第8条的这所学校获批准的课程国家课程,即KBSM/KSSM。教育部已经受到通知,这所学校也会教授国家课程以外的科目(mata pelajaran)。
·将科目改为kurikurum(课程)

2.批文第3.7.1:文凭认证:PMRSPM,和STPM
·应修改加上UEC(统考)

3.批文第3.7.1,媒介语:国语。
·应修改加上华语和英语

以上的建议如认为行得通,不妨往教育部或首相署跑一趟,有耕耘必有收获。

当天的汇报会是成功的,除座无虚席外,与会者都细心聆听,场面安静,没有中途离场,直到散会还是三五成群,交头接耳,料都在分享关中故事吧!

 

入阁就等於在朝?

2013/07/09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罗汉洲

马华和民政党不入阁,变成马来人在朝,华人在野?內阁没有华人部长(刘胜权不算),內阁就不知道华人的“民意”?

从独立至今,华人可以清楚看到一个事实,那就是內阁知道华人的“民意”是一回事,但接不接受华人的“民意”却是另一回事。而且,有华人內阁部长,不等于能够反映华人的“民意”。

1960年前后,华人社会反对华文中学改制,並要求当时的联盟政府继承殖民地政府的做法,继续津贴华文中学,其时內阁里有眾多华人部长,不但没有按华人的“民意”去爭取,反而支持华文中学改制,与华人的“民意”对立,谁说內阁里必须要有华人?

1960年代末,华人风起云涌要办一所华文大学,当时在內阁中担任部长的华人人数是空前绝后之多,且还担任重要部长职,如財政部长、工商部长等,但出面反对(华文大学)最激烈的却是这些华人部长,谁说有华人部长才可代表华人反映意愿?

从来不缺华人部长

由独立至今年5月初,內阁从来不缺华人部长,但华人的基本权利却如王小二过年,华人承包商很难获得政府工程,每个5年大马计划下拨给华小的预算只有三四个巴仙,学校保留地依然没有华小的分,儘管內阁里有华人,但与华人在野何差別?

没有华人部长,政府就不知道华人要什么或不满意什么?这是哪儿话!华文媒体就充分反映华人的“民意”,若以为友族政治领袖不懂华文就不知道华文媒体讲什么,那可大错特错。前首相马哈迪就曾对外国媒体指责某某和某某华文报好像反对党代言人,友族政治领袖或企业家控诉华文报誹谤已非新鲜事,可见没有华人部长,內阁还是知道华人的“民意”,只在于要不要接受罢了。

 

华教好牌难胡


2013-07-11 光明日报/专栏

~作者:陈碧君

政治因素大过和谐因素,形势比人强压倒我族当自强,种种“不可抗力”围剿,我国华文教育被苦逼几十年,终於风水轮流转,要迎来最好的时代,这只是一个开端,我们需要一个舵手。

宏观华文今时今日的国际地位,再微观董总和教总同床异梦、教育大蓝图爭议、承认独中统考像等榴槤掉,尽是扼腕无奈,就像打麻將摸到一副十三么,却一只只打出去,最后凑出湿碎鸡胡,小贏撼动不了大局,甚至吃诈胡,错手牵动往后大局,这从关中批文事件可见一斑。

地球人已经不能阻止中文热继续蔓延全世界了,法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日韩文都得让步。学语文从娃娃抓起,美国家长聘请会说中文、有大学资格的的黄皮肤保姆,最好还懂得陪大人打麻將――毋需惊讶,这被归类为益智赌博的中国国粹,和中文一样,风潮席捲全球。

同时越来越多企业机构,把会读听写中文列入求职条件。上週檳州议会,在野的直落巴巷区州议员沙希旦说,这有种族主义之嫌,引起章瑛等民联议员反驳。世界大部份人种都学英语,这为方便和不同母语的人沟通,无关殖民主义,对照快与英文平起平坐的中文,沙希旦不是还封闭在《前锋报》狭隘偏颇的世界里,就是贼喊捉贼,自己才是种族主义者。

中国影响力遍佈政经商,眼光远大的友族为免输在起跑点,纷纷读华校,也认同接受中华文化薰陶可品德兼修。华校甚至受到外籍生青睞,成为国际学校以外的第二选择。洋人聚居的檳岛峇都丁宜,外国人佔30%的培才因学生增加,摆脱微型小学有望。望子女成龙凤的外国家长给力之余,近两届大选也耗损了极端主义的势头,可见即使失去內阁发声筒,董总与教总从简称到理念都想分道扬鑣,好牌仍陆续有来。我们甚至可以期待,很快的,工作面试都要懂略华语。

华小增建遇阻,未获制度化拨款,是政治课题,如果友族觉得中文非学不可,政府迟早也得低头,把华文列入所有学校的主要科目。就等这一天,华文普及至华小、独中、国民型学校及国民学校去,来场“思维革命”。华人要甚么?读读华文报吧,我们要的是教育拨款公平地、“齐齐整整”地交到校方手中,我们要的是改革后、符合世界趋势的教育制度,我们捍卫华教,不是“唐山人”心態,而是保护母语,政府却资助不足,作梗有余。

政府不改,我们自己改,打破种族议程、培养出在全球都有竞爭力的国民,才是真正的国民教育,天时快到了,地利可仗人和补救,大马华教欠缺的,却是一群擅於明碰暗槓、精算番数的胡牌高手。

(光明日报/好评文:陈碧君)

 

別让人才外流


2013/07/13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中言

政府大学的华裔新生录取人数跌破20%,考获满分优秀生也挤不进象牙塔,到底是新生录取制度出问题,还是华裔生技不如人,教育部必须给予合理解释,勿让华社在教育课题上继续泄气!

被录取进入政府大学深造的华裔学生逐年减少,这是华社过去多年憾事,也导致许多优秀成绩的华裔生,被迫到国外升学;虽然马青与华团组织等党团,每年都向教育部反映政府大学的华裔新生率偏低问题,但都没有获得满意的解释。

勿將教育政治化

这一次,政府大学录取新生,华裔学生仅佔19%,有人认为这是对华社的政治报復,我们希望这个观点不会是事实,毕竟教育与政治是两回事,教育不能政治化。

华裔优秀生挤不进政府大学犹如顽疾,教育部不能每年重复提出技术理由,或把矛头指向华裔学生,而应公佈每间大学录取的新生数据,包括热门科系的新生人数,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猜疑。

教育部应以更好证据,向华社说明华裔优秀生被拒于政府大学门外的原因,同时要让华裔学生清楚知道,除了杰出学术成绩,课外活动表现也在科系申请方面,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须注重课外活动

学生用功学习考取好成绩,目的不外拥有好职业,也为国家社会贡献力量,但若所有学生都埋头苦读,只为了进入医学系、法律系等热门科系,又忽略了课外活动,在申请进入政府大学时,就会比较吃亏,这是必须注意的。

高等教育,在一个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教育部必须採取適当的措施,確保符合资格者不会被遗漏,避免人才被其他国家招揽,培养成为其他国家的专才,届时后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