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5日星期一

【华教视窗】 ~ 279 辑



教育政策不能说改就改


2013-07-15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陈宝卿

政府决策不透明,又一铁证。

师训课程华小华文组在神不知鬼不觉情况下,突然將中国文学科成绩列为申请师训教育学士课程(PISMP)的录取资格。

这是教育部哪个官员的主意?是最高领导下达的旨意?还是负责师训课程的小拿破崙鸡毛当令箭提出的要求?

无论是最高领导或小拿破崙的主意,已经有申请师训者因为没有报考中国文学而失去面试机会,不合理政策已进一步打击华教发展,教育部必须给华社明確交代。

教育部提出这项苛刻条件之前,有没有全盘考量是否全部中学都在正课时间上中国文学?有没有考虑多少华裔学生报考中国文学?

实际的情况是,除了少数国民型中学以外,大部份国中连普通华文师资都欠缺,华文班不是开不成就是必须在课后开班,更別说在正课上中国文学。

既然没有中国文学课、没有中国文学专职教师、甚至没有官方特定的中国文学课本,教育部凭甚么要求学生申请师训须有中国文学成绩?

这不仅是强人所难,更是故意刁难。

刁难有志到华小执教的年轻人,更扼杀华小师资的来源。

华小师资短缺数十年来没有彻底解决,全国6万余名报考大马教育文凭华文科考生之中,只有约1千名报考中国文学。其中有志教鞭工作者有几人?而希望执教又考获中国文学优等成绩者,又有几人?

另一方面,开放予独中生申请的仅仅20份师训学额,也只录取13人,理由何在?

教育部十分瞭解华裔学生上母语班和中国文学课面对的限制和困难,却还是不顾一切地给申请师训班的学生提出这种苛刻和不合理的要求。

同样的,教育部也明知联邦宪法规定国人享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人不可强迫非穆斯林学习伊斯兰,但仍一意孤行,强制私立大专院校学生从91日开始必须修读伊斯兰文明和考试必须及格。

教育部这种独断独行,凭个人喜恶对教育政策说改就改的態度,不但反映教育部对教育的发展欠缺长远与周详规划的专业態度,更进一步揭示政府对待华教不公的確凿证据。(星洲日报/情在人间作者:陈宝卿《星洲日报》主笔言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政府应撤回伊文明必修科决定


2013/07/15  光华日报/社论


最近出台的几项教育措施和决定,从大学录取名额到私立大专选修科目,皆存在诸多的争议与不公形象,引起非巫裔家长们的关注。

刚刚公布的国立大学录取名额,华裔只占19%,为历来最低的名额分配,比去年的23%份额还少,这个比率也不能与大马人口结构成正比,如果要说以学生成绩绩效为录取准绳也不能成立。

令人感到遗憾的是,今年还是重演优秀生选科被拒的事件,报载一名考获全科4.0满分的STPM优秀生,报读医科竟遭9家国立大学全部拒绝录取。他们的录取准则到底如何,委实匪夷所思,糟蹋优秀人才的行径也是各族人民所不能接受的。

优秀生虽然可以在本月21日之前提出上诉,不过,却予人心存一种故意刁难的揣测。那些处理录取名额的长官们,为何不能把这些国家未来栋梁的年轻人,以感性及人性的看待?换做是自己的子女或亲人遇到这种挫折,又有何感受。

另一方面,近日教育部也做出新的规定,大专学府(包括私立学院)必须选修伊斯兰文明及亚洲文明科目,及把中国文学列为师训华小教师的必修课,皆是不合理及非常苛刻条件。

我们不反对教育部开办任何宗教包括伊斯兰文明的课程,不过,把这些课程列为必修科,却有商榷的余地。马佛教2大机构及8大华青团就清楚表明:政府把伊斯兰文明列为大专生必修科,无异于强制性灌输宗教教义,严重违反宪法所赋予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权益。

实际上,我国政府不时把各族人民一向来所享有的语言、宗教与教育自由引以为傲,因此,政府应该慎重考虑撤回伊斯兰文明与亚洲文明成大专生必修科的决定。

国阵成员党对于教育部的种种新措施及新生录取名额出现的不公与瑕疵,应该明确的表态及与即时纠正,尤其是马华公会,断不能以目前已没入阁为推搪的借口,毕竟,他们还是执政伙伴,国阵的种种措施和决定,他们都是无法切割的,除非他们已经退出这个政治同盟那又另当别论。

 

私专新增必修科


2013/07/13 (砂拉越)国际时报

~作者:林隆

喜欢拿学生当试验品的教育部又有新措施问世,而且毫不例外的再次引起争议。

副首相兼教育部长丹斯里慕尤丁在回答议员提问时宣布,从今年九月一日开始,私立大专院校生必须修读伊斯兰文明与亚洲文明、马来西亚研究以及种族关系科目,并且必须及格。此外,在私立大专院校就读的国际生,同样须修读马来文会话及马来西亚研究,也须取得及格。

若不是议员在国会提出,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个新制度,教育部不按牌理出牌的风格,果然没有改变。

当局将伊斯兰文明列为私立大专必修科,并且规定外国学生马来文必须及格,肯定对私专机构和师生带来巨大冲击,各方是否能适应新改变备受瞩目。

不过,私专增加两必修科,反对党表明不认同,并且要求撤销有关指示,马华领袖也反对,直指抵触联邦宪法精神;全国私立高等教育机构协会更表示从未受咨询,认为有关决定太过仓促令人措手不及。由此可见,新规定不叫好也不叫座。

伊斯兰文明和种族关系等知识确实值得学习,但是否应列必修科就见仁见智,如此安排究竟用意何在?对学生的学术表现有那些助益?是否会加重讲师和学生特别是非穆斯林的负担?这些问题都需要解答。必须特别指出的是,外国学生马来文若不及格将无法毕业,恐怕将使许多有意前来大马深造的外国学生却步,从而降低我国大专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我们绝对支持当局提高国家教育水平的努力,但任何改变都应经过慎重研究,评估各方面意见之后才作出决定,不能像过去那样想到什么做什么,老是把学生当白老鼠,对教育发展肯定有弊无利,这次针对私立大专的新措施,当局应提出具说服力的理由,否则就有重新检讨的必要。

 

留住人才!赶走人才?


2013-07-15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林瑞源

虽然政府极力挽留人才,但是国家的发展是由硬体及大型计划来推动,各重要领域还没有进入“人才治理”的阶段,因此政府的政策经常出现“把人才推出去”的凸槌现象。

比方说,教育政策的单元和僵化,就影响了吸引人才的努力。

教育部日前公佈2013/2014年国立大学新生录取名单,出现了爭议。和往年一样,许多在大马高级学校文凭(STPM)考获全科A4.0满分)的优秀生,无法获得所选择的任何公立大学或研究型大学的科系。

如果教育部是奉行绩效制录取学生,优秀生理应获得属意的科系,更不应该进不到大学。最好的学生落选,这样的绩效制岂不荒谬。

新学年的华裔学生人数是7913人,佔总数的19%,比去年少了1千零73人(4.3%)。而且华裔学生的录取人数在过去3个学年减少了1544人,8大热门科系的华裔生录取人数也在3年內下滑至20.7%

华裔生的学业向来优越,人数不可能逐年下跌。华裔优秀生不被录取不是种族问题,相信其他种族的优秀生也面对相同的情况;优秀生被拒之门外,是国家辜负了他们的努力付出,也违反人尽其才的原则。

以巴生高级中学4A优秀生苏文康的遭遇为例,他申请各所本地大学的医学系,却完全不获任何一所大学录取。如果他最终拿了海外奖学金出国升学,试想他会回国效力吗?这难道不是国家的损失?

公立大学的录取標准应该透明和制度化,就好像公共服务局奖学金的发放年年乱象丛生,就是因为机制不公正及不透明。

我国大学在世界排名的下跌,也可能和独有的绩效制有关。最好的学生不被录取,学术水平如何提高?

另一方面,教育部规定,所有在今年91日起报读私立大专学位的本地学生,必须报读种族关係、伊斯兰与亚洲文明(TITAS)及马来西亚研究3个科目,而且所有科目必须及格,才能毕业。这也会促使更多本地学生流向海外,和大马要成为区域教育中心的宏图大计背道而驰。

这项新条例的爭议点在於,为何把伊斯兰文明列为必修科,而不是鼓励学生报读?

虽然大马是一个多元文化和宗教的国家,但是很多人的思维不是拥抱多元,而是固步自封,以致制定缺乏宏观的政策。

大马要成为区域教育中心,就必须保持开放、自由和多元的教育方针,这样才能招揽好学生及师资,提高私立大专的水平,打响大马教育的品牌。

教育是百年树人的大业,应该有更多的理性和专业,否则先进国的梦想將遥不可及。(星洲日报/一心不乱作者:林瑞源《星洲日报》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