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3日星期一

【华教视窗】 ~ 261 辑



勿乱为董总套帽子

2013/05/31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陈述

最近,有人指责董总署理主席邹寿汉在大选期间,力挺高教部前副部长拿督何国忠,被人斥为立场摇摆不定、左右逢源。

针对这种指责,笔者为董总和邹寿汉叫屈!诚如邹寿汉所言,董总的立场是“超越政党”,並非意味董总和朝野政党的关係“一刀切”,否则將孤军作战,不会为华教带来任何好处。

笔者认为邹寿汉所言非虚,董总一向来被部分有心人看作极端组织,如果董总再和朝野政党,尤其当权者“一刀切”,只会加剧彼此的误解,为有心人所利用,大作文章。

眾所周知,华教一路来皆承受风风雨雨和不公平对待,捍卫华教,除了靠华社本身凝聚力量,如成立董教总这些组织外,不少时候也许借助外在力量,如朝野政党,以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团结可团结力量

因此,如果董总觉得某组织或某人士能够协助华教发展,又没有利益衝突,董总力挺,何错之有?

以董总一己之力,很难取得成效,董总努力团结可团结的力量,为华教谋取利益,无可厚非。

董总已不只一次公开表明,超越政党非断绝关係,也重申董总支持所有支持华教发展的人士。只要有关人士或政党支持华教,董总选择站在他那边,並非是奉承,而是希望通过有关人士,为华教爭取权益。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相关人士不满董总支持某政党或人士,笔者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有关人士以实际行动支持董总,捍卫华教,那么董总一定会全力挺他。换句话说,只要是对华教有帮助的人,不管来自朝野,董总一定会全力支持,这是无需质疑的!

 

还未走出阴影

2013/06/02 光明日报/ 光明专栏


~作者:王增文

关丹华社引颈盼望兴建华文独中的焦急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好不容易盼望到一纸批文,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去展开兴建工作了,然而又面对董总的质疑,认为这只不过是一所很普通的私立学校,却冠上了华文独中的名称,对华社很不公平。尤其董总掌握了统考的权力,未来大可根据统考的条规,禁止这一所“关丹中华独中”的学生参加独中统考,所谓的关丹中华独中,只不过是方天兴一班人的一厢情愿而已。

谈到独中,谈到统考,我们不妨注意《1996年教育法令》如何对待独中和统考的態度,就能明白为何董总对这一所获得批文的独中有这么强烈的意见。

华教命运由部长掌握

董总曾经在1997年针对《1996年教育法令》发表过一则重要声明,重申对《1996年教育法令》的看法。首先追溯到《1961年教育法令》中,人们熟知的第212)条款规定“教育部长认为在適当的时候,有权力將国民型学校改为国民学校”,从此让华社担惊受怕数十年,后来这则条款在《1996年教育法令》中不再出现,人们以为威胁不存在了,经过董总律师团的研究,才知道原来这则足以把华文教育连根拔起的条款,已经转化为《1996年教育法令》的第171),规定:“国语必须成为国家教育制度所有教育机构的主要教学媒介,除了第28条下设立的国民型学校或者由部长豁免本条款的任何其他教育机构。”

再看第28条,明文写著:“在本法令条款的约束下,部长可以(May)设立国民学校及国民型学校,並须维持这些学校。”

至於教育部长的豁免权,则出现在《1996年教育法令》中的第143条,然而在同一条款中,强调部长也可以取消豁免。哗!搞了老半天,原来跟《1961年教育法令》的212)的精神是一致的,只不过写得很复杂,企图掩人耳目而已。

根据第171),独中其实和华小的命运是一样的,都是要得到部长的豁免才能生存下去,然而独中至今仍未获得豁免令。至於统考方面,根据《1996年教育法令》第691)规定,“没有人(或学校等教育机构)可以擅自为学生(不论是政府或私立学校的学生)举办任何考试,除非事先获得考试总监的书面批准。”说穿了,统考其实也是要获得部长的豁免才能办下去。

说了老半天,我们才知道原来部长的权力是决定我国华教能否继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处在这么一个政治环境之下,政府对政令反反覆覆的態度是令人担忧的,才刚刚落幕的全国大选,那些令人陶醉的承诺还未发霉发臭,然而华教未走出被威胁阴影,是铁一般的事实,必须认清。(光明日报/好评文:王增文)

 

別叫关中太沉重

2013/06/01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何月云 

关丹中华独中课题一直没完没了。董总及关中董事部,各持己见,一方要釐清批文后,再建校,一方要一边釐清批文,一边建校。一方指那是变种独中,另一方辩驳说,关中是根据吉隆坡中华独中办学模式。

总之,讲来讲去,双方一直在各喊各话,而我们也听到厌烦了。

关中是华社资產,虽获得部分政府的拨款,但华社对它可是出钱出力出精神,而现下关中未建成,却一直爭议不休,事情似乎已到了意气用事的地步,这怎不叫人心痛?

要釐清批文,绝对不容易,因为政府由始至终,想在国內推行的是单元教育政策,所以政府发给关中的批文,在一些条例的用字上,含糊带过,留下爭议据点。

董总爱独中心切,不能容忍一些瑕疵,担心关中在还没弄清楚批文的情况下落成,往后会影响整体独中发展,无可厚非,董事部自也有自己的看法,最有力度的要数,事事要获得政府同意,白纸黑字,国內就不会有独中了。

两方面为了华教的千秋大业,应坐下来好好谈谈解决方案,只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大家火气变大了,互看不顺眼,只怕大家目前都没有討论事情的想法,只想先打败对手,力证自己是对的!

如果抱著这种想法,关中办不办得成是后话,华社已先成了输家。这一所独中,不应该是分裂华社的產物,不要叫关中太沉重!

 

珍惜学母语的机会

2013-06-01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林菲

最近时常在报章上读到关於现在的华校生对报考华文的“轻蔑”態度,读后感触良多。

我是60年代出生的华校生,当年念的是改制的教会中学,校长是不折不扣的二毛子,心態是反对多於支持开办华文班,华文理所当然的沦为选修科,处境非常难堪!

虽然如此,除了少数几位对华文完全没有兴趣的同学以外,班上同学一致报考华文,义无反顾,態度坚定,支持华文到底!不管友族老师如何劝说,我们皆不为所动!虽然我们知道以我们平时月考的不堪兼惨不忍睹的成绩,即使考得再好,也只能得个“五五六六”或“七七八八”,搞不好还得牵一只“狗”(9)!

那时候,我们不但没有课室,也没有一个固定的地点上课。一到华文课,我们就背起书包游走於校园,看看哪里有空出来的课室供上课。因为这个缘故,学校內的科学室、图书馆、体育室,甚至是食堂都成为了我们学习华文的地点。偶尔遇上雨天,我们还得在走廊下避雨,颳风季节,还让雨水湿了一身!望著远在校园另一角的课室兴嘆,甚至隨著时间的流逝而痛失当天难得的华文课。

回想以往,我们对母语的坚持,对照现今学子对母语的不尊重,不胜唏嘘,热泪盈眶。(星洲日报/沟通平台林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