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7日星期五

2008年至今年5微小获准搬迁 ‧ 砂开明料明年启用



2013-12-27 光明日报/要闻

 


森美兰巴力丁宜华小及吉打华玲培智华小已获准搬迁。
(图:光明日报)
(吉隆坡26日讯)2008年至今,国內有5所微型华小陆续获得批准搬迁,当中一所华小预料於明年启用。

教总在《微型华小搬迁概况(1999年至2013年)》报告中指出,这5所华小分別是柔佛哥打丁宜马威华小、森美兰巴力丁宜华小、砂拉越民丹莪开明华小、森美兰吁鲁干中园华小和吉打华玲培智华小。

“在这5所微型华小当中,只有砂拉越民丹莪开明华小预料可於明年启用。”

教总指出,除了上述获准搬迁的5所微型华小,当局也批准柔佛哥打丁宜2所微型华小搬迁,即大新华小和培正华小。

“虽然这2所华小都面对学生人数减少的问题,但造成学校搬迁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在当地设立石油及天然气工业计划,学校因此被指示必须搬迁。”

“培正华小新校址位於古来太子城,虽然该校已经获得赔偿金,也於4月进行动土礼仪式,然而学校图测至今还未获得批准,以致未能动工。”

“大新华小则將搬迁到边佳兰六湾(甘榜拿督阿都干尼),虽然新校舍还未动工兴建,但当局却建议大新华小於2014年开始与邻近的育本华小共用校舍,直到新校舍建好为止。但董家教不同意,並向当局作出爭取,希望在新校舍建好后才搬迁。”

11微型华小计划搬迁

此外,教总说,首相拿督斯里纳吉曾於429日,即505大选前,在“相约在南方,与首相纳吉之约”活动上宣佈,同意马华的建议,把一所微型华小搬迁至新山依斯干达特区,但至今为止,没有任何微型华小获得献议搬迁到该地。

除了上述5所获得批准搬迁的微型华小,国內尚有11所微型华小因学生人数逐年减少而计划搬迁,分別是森美兰淡边礼仁园华小、雪兰莪福隆港华小、雪兰莪巴生利民华小、霹雳大直弄益华华小、檳城乔治市颖川华小、吉打成杰培才华小、吉打浮罗交怡明南华小、彭亨班珍华小、彭亨百乐县金马梳华小、沙巴保佛马拉冒联华华小和砂拉越古晋峇哥中华公学。(LMY)

67华小完成迁校

教总指出,从1999年至2008年期间,政府批准全国76所华小搬迁,可说是华小迁校的高峰期。

根据教总发佈的《微型华小搬迁概况(1999年至2013年)》报告,获准搬迁的华小当中有40所是面对学生来源减少问题的微型华小,希望学校在搬迁到华裔人口密集区后,能够有更好的发展。

在这76所获得批准搬迁的华小当中,至今已有67所华小已完成搬迁工作。

“这包括新校舍即將於明年新学年启用的两所微型华小,即森美兰峇都依淡华小(2007年获准搬迁,新校舍位於瓜拉芦骨)和沙巴州保佛委士珍启华华小(2004年获准搬迁,新校捨位於亚庇哥隆邦)。”

9华小未完成搬迁

教总指出,其余9所还未完成搬迁工作的华小当中,微型华小就佔了7所,包括彭亨文冬竞智华小、霹雳乌鲁十八丁联合华小、柔佛昔加末中央华小、霹雳务边古打华路新村培民华小、霹雳红土坎永寧华小、雪兰莪呀吃十八哩中华华小和砂拉越马鲁帝侨南华小。

教总说,虽然从彭亨文冬搬迁到雪兰莪州蒲种的竞智华小的新校舍已经完成,但至今仍然无法確定20141月新学年开学时能否如期启用。

竞智华小是於2008年大选前获得批准搬迁,经过多年的爭取,才於20118月成功获得教育部批准把一块国小的校地转用为兴建竞智华小。

与此同时,2004年大选前获准搬迁的霹雳乌鲁十八丁联合华小则將搬迁到赛城,成为当地的第一所华小,该校目前在筹建中,预料要到2016年才能正式启用。

教总说,让人关注的是,柔佛昔加末中央华小虽然於2004年获得批准搬迁,但至今还面对没有校地的问题。

此外,同样於2004年大选前获得批准搬迁的霹雳务边古打华路新村培民华小,停办至今已超过10年,但搬迁工作依然遥遥无期。

雪兰莪呀吃十八哩中华华小是2008年大选前获得批准搬迁的微型华小之一,虽然该校的新校址已经確认位於安邦福泉山庄,但校地问题至今还未解决,导致建校工程完全没有办法展开。

教总指出,呀吃十八哩中华华小今年有32名学生,但只有5位是华裔学生。

永寧华小待迁新校舍

“由於学校位於马来乡村,而且距离学校7公里处还有一所华小,使到学校一再面对没有华裔学生来源的问题。事实上,明年5位报读一年级的新生都是非华裔,因此,迁校可说是当务之急。”

教总说,霹雳红土坎永寧华小与广福宫庙共用同一个地段,学校的发展受到局限,再加上华裔人口外流和校舍陈旧,因此,董家教决定把学校搬迁到斯里曼绒。

“经过多年爭取后,永寧华小终於20072月获得教育部批准搬迁,並於20103月进行新校舍建校工程。目前新校舍已经建好,有待市议会发出入伙纸及教育部批准迁入新校舍。”

砂拉越马鲁帝侨南华小则於200812月获得教育部批准搬迁,新校址坐落在美里东姑村。

教总指出,由於新校舍还未兴建,侨南华小明年起將因为没有学生就读而暂时停办,直到新校舍建好后才重新开办。(LMY)

没校地迁校最大障碍

教总说,在华社不断的爭取,以及华基执政党的配合和协助下,近些年来,有一些华小成功获得政府保留地,並获得政府拨款,以进行迁校的工程。

教总认为,这或许是一些小突破,但与华社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因为华社所爭取的是政府必须制度化处理微型华小的迁校申请。

教总在《微型华小搬迁概况(1999年至2013年)》报告指出,综合微型华小搬迁的经验,没有校地是迁校过程中面对最大的问题。

“事实上,教育部在批准微型华小搬迁的公函上,一般上都列明迁校的其中一个条件是董家教必须自己寻找迁校的土地,而且有关的校地必须不是政府学校保留地。”

靠华社筹款兴建

“这导致微型华小董家教一方面要劳心劳力確保学校在搬迁前还有学生来源,以避免被停办,另一方面又必须通过种种的管道来寻找適合的地点进行搬迁。”

教总指出,一些获得批准搬迁的华小也必须遵守教育部定下的另一个条件,即董事会在建设新校舍前,必须拥有80%建筑费的先决条件,否则建校计划將不会获得批准。

“绝大部分获准迁校的华小,都是靠华社自行物色校地及筹款兴建,包括由屋业发展商捐献土地和承担全部或部分建校经费。”

“儘管迁校的过程艰辛,困难重重,但董家教还是秉持爱护华教的精神,咬紧牙根,確保微型华小可以搬迁到新的地点,让更多的华裔子弟接受母语教育。”

促公佈完善迁校机制

教总认为,教育部一旦提出搬迁微型学校的建议,就必须制定及公佈一个完善与透明的迁校机制。

“这包括必须由政府拨地拨款,確保各源流微型学校的搬迁计划可以顺利进行。”

“教育部在《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中,把搬迁微型学校列为其中一项解决微型学校问题的建议,可说是教育部新的政策。从正面来看,这或许是当局对迁校做法的认同及重视。”

教总在《微型华小搬迁概况(1999年至2013年)》报告中指出,由於教育部並没有列出搬迁微型学校的机制,导致大家都对这建议存有许多疑虑,不清楚当局的真正用意。

教总认为,教育部必须公平对待各源流学校,设立各源流学校统一的建校制度,即只要有需要,教育部就必须拨地拨款兴建各源流学校,就像目前政府兴建国小的制度。

不能把迁校当增建华小

“政府必须依据自然的法则,在有需要的地方兴建新的各源流学校,而没有学生来源的学校就自然关闭,这才是妥善及公平对待各源流学校的方案。”

在微型华小迁校的课题上,教总认为,华社绝对不能够把迁校当作是增建华小,或淡化对增建华小的爭取,甚至是以迁校来代替增建华小,因为两者在意义上完全不同。

教总指出,虽然华社在无计可施下提出了迁校的方案,但实际上即使是迁校,也不见得一帆风顺。

“当中许多微型华小从申请搬迁,获得迁校准证,直到寻找校地及筹款建校等,往往都必须超过10年以上的时间,可说是费时费力。”

(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