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2日星期四

第13届大选后的时局发展与大马华教运动



叶新田博士

(本文根据同时问世的《叶新田教育言论集之七》暨董总理论刊物《华教发展与研究》(第3期)的同一文章 —— 《第13届大选(2013)后的时局发展与大马华教运动》,文中个别词语经作者叶博士修饰,并增加了第四、五两章)


(一)   505”大选后的政治格局对华教运动的影响

13届大选已经在55日落幕。国会共有222个议席,国阵(十三个党联盟)以赢得133个(获得选民总票数的47.42%)简单多数国会议席而继续执政,国阵老大巫统获得其中的88个席位。三个反对党联盟的人民联盟——民联,共获得89个席位(获得选民总票数的50.83%)。州议会选举的结果是,民联虽然失去了上一届所赢得的吉打州,但仍然继续掌控了雪兰莪、槟威和吉兰丹的州政权,且在上述三个州所占议席皆超过了2/3

客观形势显示,上一届(2008年“308”)的选举后所形成的执政党联盟与反对党联盟势力趋向平衡的两线制局面,已经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华教运动在这种格局下,必须充分掌握主动权,对于基本课题,不仅要结合群众力量抗争,更必须配合两线制内维护母语教育政党力量的支持,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这次大选成绩显示出一个很大的特点,由于执政的马华公会、民政党和印度国大党都受到严重挫折,从我国独立前既已存在的由巫统、马华公会及印度国大党的三党联盟的架构,也就是后来国阵成员党的主干,已经不再有过去的气势了。因此,过去某些华团提出只有依赖马华公会来争取华教权益的主张已不现实。因而,必须制定方针来应对当前局势。董总早在2008年“308”大选过后经提出抗争策略,目前这种抗争策略正在进一步加强。

13届大选后的政治局面是国阵政权以巫统一党独霸,然而它却是一个弱势政权,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一点我们必须密切关注。

505”第13届大选过后,马华公会不入阁,华团中便喊出“没有马华公会代表在内阁,华社权益将更式微”的论调。这种看法,只要回顾一下过去历史,就会发现它是片面的。

其实,所谓“华基政党”的马华公会包括民政党,由于他们有各自利益的考量,历来在政府内阁中争取华教权益都缺乏力度;在过去的一年半的时间里,他们已经逐渐放弃了或者是失去了对华教课题的话语权,目前仍然没有现象显示他们愿意作出锐意兴革的倾向。

另一方面,当前社会上的中下阶层对现状普遍不满,尤其是年轻的选民“首投族”强烈要求改革的倾向性非常明显。第13届大选的结果显示社会改革的呼声不会就此停息,人们正在积蓄力量迂回地前进,预计在未来的日子会以更大的动力冲击旧势力的根基。这必将成为未来国内政局发展的主要趋向。

对于“505”大选后的政治格局作出分析是完全有必要的,因为董总在过去的抗争中,在争取华教权益中,往往提出争取朝野政党的支持与配合的问题。形势已经变化了,我们的思维和策略取向必然要有所调整的。

(二)    种族主义与对华教的进一步钳制

另一方面,选举过后,在统治政权中,巫统是从来不曾感到如此势单力孤的状况的。巫统的喉舌——《马来前锋报》惊呼“华人海啸”、“华人到底还要什么?!” 以及高官们发出了各种刺耳的种族主义叫嚣,企图转移人们的视线。这恰恰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当前要求社会改革的改革势力所取得的进展。

“废除华小和淡米尔小学”,已经淹没了首相纳吉发出的“和解”微弱的声音。要求巫统改变往昔单元主义政策的中庸或温和派的声音,看来并没有在纳吉内阁人事组成中,得到应有的反映。新政权将要采取的政策与策略其主要趋向显然是更加保守和单元主义。

当前,社会上两股势力即要求改革与固守单元主义之间的矛盾和冲击必然将反映到政治势力的分野上来。

但是,华教课题在当前的社会改革议题中所受到的关注程度和比重并不大,这一点是应该给予适当的关注的。我们不应该对此感到困惑,正如我们一路来所强调过的,世界已经走向多元化了。这是一种客观的事实。我们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华教课题的本质特征并没有改变,有人要求我们做出“改变”,实质上是放弃对民族母语教育的坚持,代之以所谓的“公民社会”和“跨族群”的口号,这是具有很大的误导性的。我们应该对这种误导性言论有所认识和有所批判。

从目前的观察,华教课题在某些集团的议事日程上并不处于重要和迫切的地位。从这次选举过程以及从民联的竞选宣言内容来观察,他们还停留在一些表面和个别的具体问题,基本上他们之中没有人真正去关注和深入研究华教课题,了解华教问题的核心所在。有不少的人还以为只要政权轮替了,一切华教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这是不切实际的臆想。但是,这种想法就会影响到我们在争取华教权益的斗争以及我们的策略取向。这也是我们不能不认真关注和考虑的问题。

在教育政策的实施上,大选前,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已经迫不及待地积极推动《2013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初步报告》,更何况大选后他再次受委以教育部长的职务。毫无疑义,教育部必将强力推行该教育发展大蓝图,单元主义教育政策将会大张旗鼓,加快变质母语教育华、淡小的步伐。

为单元主义教育政策鸣锣开道的文化打手中,有些人妄指多源流教育是妨碍国民团结的因素,因此扬言只是要单一源流的国小存在。另一种则攻击“华团玩弄课题,把华教课题政治化”等等,这种人披着学者的外衣,无视当权者正是通过政治权力来压制母语教育,正在通过《教育大蓝图》来变质华、淡小,这种人在华社中也有一定的破坏力。

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如何结合各种力量来实现争取最大多数人的统一战线目标的问题。

不必讳言,当前华社中已经对华教课题出现了不和谐和分化的现象。关丹中华中学事件使到一些内部矛盾公开化,有人企图取代董总在华教中的领导地位,改变华文独中办学路线,接受并配合当局的国民教育课程纲要办学路线以迎合当局的单元主义教育政策。这是因为有人带着浓厚的个人议程。有人采取了骑墙的态度,其中一个因素是利用所谓“公民社会”和“跨族群”,已经或者正在拉帮结派意图形成一股对我们维护母语教育的力量,加以困惑和分化,这在客观上会削弱我们的斗争。但是,我认为他们基本上脱离不了知识分子“沙龙”的议论,在反对单元主义教育路线进攻的尖锐斗争面前,他们的“骑墙”言论,其影响空间是很狭窄的。

在咄咄逼人的单元主义教育路线面前投机取巧的表现,特别是在面对当局《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的强大压力下,可以预计,各种企图避重就轻或者迎合当局的意图的言行,必将继续出现,以至于在客观上削弱反对单元主义教育路线和政策的斗争,这是不幸然而却可以理解的现象。

面对如此尖锐的形势,华教运动将该怎么办?

我们认为,华教工作者必须做好一切思想准备,不应该存在任何侥幸的心理,我们必须看到各种有利和不利的客观条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大多数,反对和孤立一小撮顽固派从内部进行分裂和破坏华教运动的阴谋诡计。我们要集中力量,以应对来自正面的单元主义教育政策的挑战。

我们已经很清楚华教运动的本质,它涉及到一个民族的身份认同的问题,涉及到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它的生命力的持久性也在这里,在我国的条件下,它是一个关系到民主人权的问题。我们的斗争完全符合我国宪法的规定,也符合联合国人权宣言的精神。因此,我们必须捍卫华教运动的正义性和合理性。

(三)   结合群众力量的抗争策略

—— 对去年5场华教诉求大集会的回顾

 2012年的一年内,董总成功发动和主催的5场和平请愿大集会,一方面反映了华教斗争的本质,另一方面也大力推动了当前民主人权的改革运动的进程,这是不容否定的客观的事实。

1  325”华教救亡运动

5场斗争,反映了我国华教所面对的基本问题。“3.25”斗争被定性为一场华教救亡运动,抗议当局40年来人为地制造华小师资长期短缺问题。师资短缺衍生了华小临教问题,临教问题已经成为常态性的问题。从聘请程序到临教待遇与福利问题的各个环节,都可以成为当局制造课题的借口;当局因此借机派遣人数不等的不具备华文资格的老师到各地华小。

198711月,当局派遣不谙华文的教师出任华小行政高职,引起华社的强烈不满和抗议。各华裔政党各华团和华教人士在天后宫举行大集会和提出学校罢课抗议行动,恼羞成怒的当局企图制造种族冲突的白色恐怖事件来威胁群众,但是不能得逞。当局最后不得不做出退让,以缓和群众情绪,并且采取了全国大逮捕事件来为自己找到下台阶。

引发这次“325”大集会的契机是20113月内阁决定停止聘请华小(包括淡小)临教,201110月以后当局故意制造临教合约,以新的雇佣合约代替过往的临教合约,剥夺临时教师的原有待遇和福利问题,这是一种故意制造的危机。当局在行政上长期以来完全漠视华社要求制度化培训华小各科教师的要求,这是整个问题的背景,当局这么做目的在于制造华小教师危机,逐步蚕食华小的特色,以便最终变质华小,实现实行国民教育课程纲要,让国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国民小学成为家长首选的学校,实现国民小学是唯一被选择的最终目标。    

2 520 及“729”两场大集会要求复办华文独中

520”以及“729”是两场分别在关丹和昔加末举行的大集会,主要目的在于提出增设或复办华文独中的诉求。触发这两场大集会的背景显然和当时的政治局势有密切的关系,当政者对即将来临的全国大选的选票需求,因而出现了首相纳吉对关丹复办华文独中的正面回应,即对在关丹设立华文独中分校的要求给予祝福的批示。假如不是出现曲折(有人故意绕过“分校”的原定方案),关丹华文独中的设立是可以预期的。但是,以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为首的一股顽固势力,表现出顽强的抗拒:先是抛出了所谓1961年“华教历史协议(所谓不增建独中共识)”问题,其后是对1996年教育法令的单方诠释,这不但阻止新的华文独中的设立,而且即使类似现有华文独中模式的分校也不能开办。无论如何,这里不排斥宽柔古来分校模式的可能性,董总当时就是灵活地提出了以宽中分校模式建立关丹和昔加末独中的要求。

但是,惯于政治权谋的当政者还有另外的一手,在有预谋有策划的情况下,在一些人的密切配合下,搞出了一个关丹中华中学的教育部批文。

这个批文的实质是和关丹“520”大集会所通过的决议,和关丹以至于和全国华文教育工作者的意愿完全相反的东西。但是,发人深省的是,它竟然能够或可以被某方面接受为华文独中的替代物,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想,换作当年的林连玉和沈慕羽也会感到不解的。这种倒退现象是我们必须正视和深入地研究的。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可以从政治局势以及社会利益的内在分析角度加上以理解,而不应该在表面的文字上或言论上找原因。同时,我认为问题不止在于现在以及这个事件,而是近乎同样的情形也曾经出现在反对《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的斗争中。

一些人为什么会满足于当政者的口头保证,看不到一些很容易就能看穿的伪装呢?一种类似于历史上华社在争取基本权益的过程中,就曾经出现过各种“走迂回路线”或“以退让换取生存空间”的主张,最后却断送了应享有的利益。我们应该认真研究这种现象后面的政治原因和社会原因,使我们在今后反对《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的斗争中有充分的警惕性。

关丹中华中学批文,在目前来说,首先已经断送了“729”大会在昔加末要求当局批准建立华文独中的前景。有人在这个过程中曾经一再强调其地方上的利益,或者是所谓的关丹“特殊个案”,实际上它已经剥夺了在同一个屋檐下的昔加末华教运动的利益。未见其利,已见其害,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

3. 926”向国会提呈八项当前华教诉求大集会

最初是由于董事部合法地位的危机,是教育部官员伙同某所华小的一些人,知法犯法地剥夺了原有依章依照官员指示进行董事注册的权益所引发的。首相署纳兹里部长的接见让我们看到了主政者内部的人事矛盾,是我们看到了在施政上不一致的地方,这为今年初董总举办新春团拜活动时,邀请首相纳吉出席的背景,同时,提出华教当前3项重要诉求的背景。这3项要求即是——

1     要求当局全面承认统考文凭;

2     批准在新山、昔加末、蒲种、八打灵再也等地区设立华文独中分校;

3     搁置和检讨《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初步报告》。   

           3项诉求集中的反映了华教的要求,而且深得人心。

因此,有一些对董总抱有偏见的评论者仍然看不到董总这次主动出击的做法,而加诸以讥诮,故意贬低其实际意义。

4. 1125”大集会

大集会直接关系到在911日当局公布的《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初步报告》。这项教育大蓝图企图从儿童的学前教育开始实行国民课程纲要,对现有的学前教育机构加强管制措施。在华小方面,当局罔顾国语科在华小一向来都是采用以第二语文教学的方式教学,而提出从华小四年级以上,施行与国小同样的第一语文教学,使用同样的课本、教学和考试。大蓝图提出,为了达到这种的水平,必须大量增加国语的教学时间,甚至对差生,提出每周另行补习300分钟。这完全违背了对学童的教育原理,以及学童在德智体发展上对于课时分配和教学内容上平衡的要求。《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初步报告》推行后,华小只剩下小学初级阶段的正常教学,在不久之后,连这半截子华小,在两头夹击下的情况下,也不会维持多久了。
20125场华教抗争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它突破了华教运动一向来的做法,董总善于利用全国大选人心所向的有利时机,开展一系列的抗争,紧紧地拉动社会舆论神经,凸显了华教的处境和董总对华教利益的坚持,有力地突出了董总的地位。因为这样,也可以同时理解到它也使董总与一些华团的距离。至于如何自处,这是各华团都应该进行深入检讨的。



 (四教育大蓝图对华教的挑战与危机

――单一民族国家和单元主义教育政策的贯彻


1 教育大蓝图隐藏消灭华小危机 

为贯彻“单一民族国家”理念,落实《1956年拉萨教育报告书》的一种源流学校“最终目标”,教育部先后制定了《2001-2010年教育大蓝图》、《2006-2010年首要教育蓝图》和《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

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意图从幼儿园学前教育开始,强制学习以马来文为主的教育课程,并计划在华小4-6年级,大幅度增加国语授课时间及采用跟马来文小学同样的马来文课程和考试。此举势将使华小生源锐减,华文独中则乏人就读。《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的国文与英文版本内容并不一致,在字里行间隐藏着消灭华小和华文独中的危机。

2 教育大蓝图的实施与华教危机

教育部于2012911日公布《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初步报告,并在201396日公布《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定稿报告,深切影响华文教育等各源流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提出以13年的时间,分成3个阶段,推行其单元主义教育政策的目标如下:

第一阶段(20132015年):

(1)    所有幼儿园必须采用和遵守教育部学前教育课程,逐步以国语为教学媒介语,最终实现《20062010年首要教育蓝图》所阐明在学前至中学阶段建立一个以国语为教学媒介语的教育体系。这会导致华语、淡米尔语源流幼儿园消亡,剥夺家长为子女自由选择就读何种源流幼儿园和小学的权益,致使家长送孩子到国小就读,华小和淡小学生来源必将锐减,最终也会严重打击华文独中的生存,达到国小和国中成为所有家长的首选学校。

(2)    巩固国语为名,建立单一民族国家为目的,统一国小、华小和淡小的国语课程水平,大幅度增加华小、淡小国语教学时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师资、课程、教学法、教科书和评估考试问题。这会导致华小、淡小课程结构失衡,严重损害母语教育的功能与丧失办学本质,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从2014年开始,华小和淡小4年级的国文(马来文)的正课教学时间增加至每周240分钟,以及增加300分钟国文辅导班,总共540分钟,反而母语教学课时仅有300分钟。
这项措施违反语文教学原理,破坏华小和淡小的国语学习成效。国小于2007年采用华小华文科和淡小淡米尔文科的课程、考试、教材和上课节数,结果教育部承认这是一项失败的措施;现在教育部却要华小和淡小重复国小的失败经验。据了解,目前约有9千名教师等待派送到各地学校执教。这令人非常担忧当局委派大量不符合华小和淡小的办学本质和需要的师资到这些学校执教,进而改变有关各科目教学媒介语和学校行政用语,导致华小和淡小逐步变质及消亡。

(3)    通过各种方法蚕食和剥夺华小等学校董事会的主权及功能,改变董事会成员结构,最终导致董事会丧失学校拥有权以及校产的管理权、信托权和使用权,使董事会名存实亡。这些变质及改制华小的措施包括把华小的“政府资助学校”法律地位改制为“政府学校”,要华小把校地长期租给教育部以及把校地信托权交给教育部。教育部试图通过成为华小校地信托人的方式,再次改变华小董事会成员结构,即教育部增加了3名产业信托人董事,加上现有3名官委董事进入华小董事会,造成15名董事里有6名是教育部委派的董事,进一步控制华小董事会。

第二阶段(20162020年):

(1)    推广由教育部州级和县级“学生交融团结计划”委员会所规定的活动,但是却没有规定参加的学校可自由使用各自教学媒介语,这将进一步蚕食华小和淡小的母语教育办学本质与特征。教育部在20051223日发出通令阐明,一切有关学生交融团结计划的会议、活动仪式、声明、宣布、宣传、出版及其他事务,都必须以国语(马来语)进行。2010年学生交融团结计划指南规定,国语为学生交融团结计划的媒介语。这严重限制了华小、淡小自由使用各自的华语、淡米尔语,失去作为媒介语的地位。

另外也重提“宏愿学校计划”,意图把各源流小学集中在同一个校园,最终把华小和淡小的媒介语改为国语,以实现“最终目标”1995年宏愿学校计划指南》第4.2条文阐明:“在达致国民团结的目标方面,教育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以《1956年拉萨报告书》为核心的国家教育政策,明确地强调教育政策的目的,是作为团结国民的工具,特别是在学童方面。因此,国语为所有源流学校的统一教学媒介语,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并且必须逐步全面实行。”

(2)    提出合并、关闭、或搬迁微型学校(即少过150名学生的学校),完全漠视长期以来随着学生增加但华小和淡小却日渐减少的问题,更漠视按社区人口和人民需求制度化拨款拨地增建华小、淡小的民间愿望。合并、关闭微型学校将导致华小、淡小的数量锐减。此外,教育部继续实施不公平、不合理及苛刻的建校规定,包括华小董事会承担建校的经费和校地,筹集80%建筑费后,教育部才考虑是否批准建校计划。

第三阶段(20212025年):

(1)    实现国小和国中成为所有家长的首选学校,届时将检讨“多源流学校的选择”和“国家教育体系结构”,以作出进一步的“改变”。这意味着教育部将检讨华小、淡小等源流学校的法律地位和存在价值,以及家长为孩子选择接受母语教育或就读何种源流学校的基本权益。这会导致华小、淡小等继续被边缘化,面对变质及失去法律地位而消亡的危机。教育部当年通过《1961年教育法令》把华文中学改制为国民型中学(英文中学),并逐步把国民型中学和英文中小学改为国中和国小,接着在《1996年教育法令》废除国民型中学和英文中小学,导致这些学校不复存在的惨痛浩劫,就是前车之鉴。

可以预料,为在20212025年实现国小和国中成为所有家长的首选学校的目标,华小和淡小将在第一阶段(2013年至2015年)和第二阶段(2016年至2020年)时期被弱化、边缘化和逐步变质,为第三阶段(20212025年)实现“最终目标”铺路。

为此,教育部着重发展国小和国中以及国语和英语的学习,漠视发展华文教育和淡米尔文教育以及华语和淡米尔语的学习,也漠视华小和淡小长期面对的各种问题,包括师资短缺、拨款不公、学校短缺及董事会主权等久存的问题。

《大蓝图》也无视人民宗教学校应有的公平待遇,失信于对国民型中学、教会学校的承诺;漠视华文独中的地位、发展及长期以来对国家的贡献,更蓄意把它排除在国家教育源流之外,甚至系统化使其变质。

这就是当局为实现“最终目标”所采取的三部曲策略手段,使华小和淡小逐步变质和消亡。华文中学被改制为英文中学后再改为国中,教会学校被改制,英文中小学被改制及最终消亡,就是前车之鉴!

鉴于教育大蓝图引起华教生存与发展的危机,董总于2013728日举办“7·28华团大会”,获得1100个华团、政党和各源流教育机构的支持,逾2千人踊跃出席参与。当天大会的热烈场面,表达了各民族要求政府当局修正《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的强烈愿望。

董总在“7·28”华团大会宣言中,庄严宣告:我们尊重国语的地位,我们重视国语的学习,我们同时促请政府当局,公平地维护及扶持我国各民族教育、语文和文化的发展。因此,我们坚决反对《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内,不利于各源流母语教育生存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大会宣言指出,一旦《大蓝图》的目标得逞,华小和淡小将消失,华教将被连根拔起,华文独中被彻底排除,国民型中学、人民宗教学校和教会学校将无法维继。我国具有200年历史的华文教育将毁于一旦,其它各民族母语教育亦难幸免,不复存在!


大会宣言也提出下列七点建议:

(1)    要求政府当局修改教育法令,废除单元主义教育政策的“最终目标”,正视我国多元民族的现实,实施多元化教育政策,公平合理对待各语文源流学校,保障其生存与发展,公平对待及全面强化各源流小学在教学上应用信息和通讯科技教学,让各族学生受惠。
(2)    母语是学生最熟悉的语言,华小是以华文作为主要教学媒介语,国文为必修科;反对教育部增加华小国文科节数,要求取消在华小实行与国小同等水平的国文科课程和考试;这些措施将改变华小母语教学的特征,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身心健全与平衡发展。
(3)    教育部必须重视华校董事部的地位,维持华小的本质与特征,确保董事部主权及其正常运作,以便董事部能妥善管理华小,联系社区推动华校的建设与发展。
(4)    制度化公平合理拨款、拨地给华小以及兴建华小的正常机制,解决华小师资短缺等问题;教育部必须以华语为教学媒介语,为华小开办学前教育班和特殊教育班,以符合和衔接华小的本质和发展需要。
(5)    肯定华文独立中学对国家的贡献,允许增建华文独立中学,制度化每年拨款给全国华文独立中学,以及无条件全面承认华文独立中学统考文凭。
(6)    恢复“国民型中学”的法定地位和学校类型名称(Sekolah Menengah Jenis Kebangsaan, SMJK),并兑现政府当年对国民型中学的承诺。
(7)    保留国中预备班,改善其课程、师资培训和运作方式,确保发挥应有功能,以提高学生掌握国文的能力,顺利衔接国中的课程,让学生真正受惠。

“7·28华团大会在精诚团结、热烈气氛中通过了三项决议案:

(1)    大会重申,我国是一个多元民族、多元语文、多元文化、多元宗教的国家,各源流学校是国家的宝贵资产和优势,政府应该认同和实施多元民族语文教育理念和政策,才能确保各族人民的真正团结和谅解。
大会坚决反对政府通过《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实施不利于母语教育和破坏国民团结的单元主义教育政策与措施。
(2)    大会坚决要求政府修正《教育大蓝图》,并吁请政府参照《1957年教育法令》第3条款之宣示,以建立一个为全国人民所接受的国家教育体系,满足各族人民的需求,促进他们的文化、社会、经济及政治发展,在尊重国语地位的同时,也维护及扶持我国各民族语文和文化的发展。
(3)    大会呼吁全国人民、各民族教育机构、社会团体,积极响应签名运动,将《教育大蓝图》歧视母语教育的政策,投诉到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随着“7·28”华团大会的召开,董总也随即展开了百万签名运动,呼吁全国人民进行联署,包括号召至少三千个华团的签名支持。

 五)抗争的法理依据

长期以来,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是在有信念、有方向、有领导、有组织、有广大群众支持的基本条件下,才得以持续生存和发展,并有理有节地捍卫与发展华教。我们在进行抗争中所参照的主要法理依据包括:

(1)    尊重马来西亚语作为国家语文的地位,重视马来西亚语文的教学与学习。
(2)    符合我国联邦宪法1521)条文赋予使用、学习和教授国家语文以外其它语文权益的精神。
(3)    履行公民的责任与义务;享有与其他民族同为纳税人应有的权益。
(4)    争取华文教育生存与发展空间,并没有损害其他民族的利益。
(5)    依循国际惯例,在多元民族国家,政府必须并有义务扶持。
(6)    履行联合国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赋予父母优先选择子女教育种类的权利。
(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1951年议决案:“学生一开始上学就应该以母语作为教学媒介,并且应尽量将母语的使用,推向教育的更高阶段上去。”。
(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60年《取缔教育歧视公约》:反对当政者歧视、蓄意破坏以母语为教学媒介的教育体系。
(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1978年《种族与种族偏见问题宣言》、2001年《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1995年《宽容原则宣言》。
(10)   联合国的1965年《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1992年修订)、1966年《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1966年《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1989年《儿童权利公约》、1992年《在民族或族裔、宗教和语言上属于少数群体的人的权利宣言》。
(11)   1996年巴塞罗讷《世界语言权利宣言》。

对于国家文化的发展和立场,我国华团曾于1985年发表《马来西亚全国华团建议书》,其中包括以下重点和要求:
(1)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民族、多元文化、多种语文、多种宗教信仰的国家,文化政策的制定必须以承认及接受我国社会的多元性本质为前提。
(2)    国家文化就是我国各民族文化的总和,它的发展理应建立在我国各民族文化的优秀因素的基础上,兼容并蓄,求同存异。
(3)    建设国家文化应注重各民族文化互相交流,去芜存菁,并吸收外来文化优秀因素,建立共同文化价值观。同时,也应该重视文化发展的自然规律,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来进行,而不应通过法令或行政力量,把单一民族的愿望强加于其他民族身上。
(4)    建设国家文化的四大原则是:
(a) 我国各民族文化的优秀因素是国家文化的基础;
(b) 科学、民主、法治精神与爱国主义思想,是建立  共同文化价值观的指导思想;
(c) 共同文化价值观应该通过多元民主形式来表现;
       (d) 国家文化应基于民族平等的原则,通过民主协商         来建设。
 


(六)   华教的抗争与未来的展望

1.要长期坚持抗争的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我国当政者奉行单元主义教育已经有超过半个世纪之久,他们极力实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语文”的过时政策,但是他们也遭到了我国广大华裔群众长期最顽强的抗争,因此我们才会有今天华文教育生存的条件,才有了今天的格局。这绝对不是来自任何人的宽大慈悲或恩赐。

经验说明,只有坚持合理合法合情的抗争,才能取得生存和发展。舍此,没有任何其他办法。

随着当局宣称打算在今年20139月对《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初步报告》给予定案,董总于今年举办了有1100个华团联署支持,并且得到各民族教育源流团体支持的“728”大集会。这项集会绝不是重复去年的“1125”集会,而是经过几个月的酝酿,对《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初步报告》有了更深刻的研究和认识的基础上召开的。

2.把反对《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初步报告》视为当前的一项中心任务

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是一个集中了当局历届各种单元主义教育法令、政策和措施的要害所在。

728”大会提出了反对《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初步报告》不利于母语教育生存与发展的条文和措施。提出了到全国各地展开汇报会和签名运动,让更多的社会人士了解实际情形,以便形成一个强大社会舆论和民意基础。因此,我认为这项运动不只是一种形式,一项短期的工作任务。不可否认,摆在董总面前的工作任务是非常多的,不能有所偏废。但是,在人力资源极其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响应我们的号召,与我们配合行动,一齐把反对《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初步报告》内不利于母语教育生存与发展的条文和措施的运动,进行到底!

3  应该重视争取国际舆论的工作

与此同时,董总会在适当的时候,向联合国以及教科文组织提出控诉,举证我国华文教育长期面对的不合理待遇。有人妄自菲薄的以为,这是没有作用的。这些人一面强调现代科技所带来的信息流通的力量,一面却要去抹杀董总准备争取国际舆论支持上的努力,这是不对的。他们也应该同时看到当代地球村的局面,大国在亚洲地区的实力竞逐,越来越激烈,这是任何一个关心时事的人都会同意的。我国的地缘政治的重要性,使到我国政局的任何变动,都会引起地区和世界各国的重视和关注。反对我们的人应该看到当代和平发展的趋势,看到世界民主多元开放的大潮,时代毕竟不同了,争取国际舆论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现在各国的当政者不能不密切注意国际舆论的趋向。我们不应该轻易地放弃各种有利我国华教抗争的内外条件。胜利是属于敢于争取,善于争取的人们的。我们对此充满着信心。

4.  继续采取群众运动与协商争取两者相结合的策略

因此,我们有信心,在反对《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初步报告》,以及维护母语教育生存与发展的斗争,将会获得各民族各阶层主持正义人士的普遍支持的。

我们已经在第13届大选之前,具体而概括地提出当前华教的基本诉求,为了实现和落实这些基本诉求,我们的策略是继续坚持群众运动和协商争取的两种方式。在去年底和今年初,我们已经建立了与当政者直接沟通的管道,尽管它有局限性,但是,我们认为这种管道仍然具有它的价值,应该充分加以利用,我们不会把华教问题的解决完全寄托在协商的基础上,因为这必将使我们陷于被动的处境。这首先是因为这种单元主义政策已经在本土根深蒂固了。因此,我们必须依靠群众的力量,才会有实际的效果。去年5场群众和平请愿大会证明,只有通过群众展现集体的力量,才能让政府了解群众的情绪和群众的切身利益所在。

简而言之,我们将会依据客观形势的需要以及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具体情况,继续结合群众运动与协商争取的策略,以维护和捍卫华教的权益。

5 积极主动扩大同盟的力量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当前执政当局依然坚持实行其单元主义教育政策,我们也看到有不少即使身在华教圈子里的人仍然看不清当局的教育政策的实质,他们甚至大力宣扬和协助《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初步报告》的推行。我们对此绝不可掉以轻心。我们必须大力推动必要的宣教工作;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加强对其他教育源流工作这的联系,在东马,我们也注意到一些主要的土著民族对民族母语教育权益的觉醒程度,东马的华教工作者应该在这方面作一点具体的工作,收集资料,进行必要的联系,东马主要土著的母语教育的觉醒必将对于我们的维护华教权益的斗争的全局来说,在长远上会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民族觉醒和东马地方主义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情。在我们提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华团、各源流教育团体及政党)的同时,也应在这个大原则下,对东马主要土著民族的母语教育权益方面加以注意,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确实地充实起来。董总也应相应地开展组织工作,加强与东马董联会的联系与合作。在过去我们不曾进行过这种活动,今后不防寻求突破,创造一些条件。

6.  通过两线制的制衡以促进斗争目标

    当前政坛上两线制的力量制衡已形成与巩固,对于维护华教权益的斗争是很有利的。但是,我们必须坚持自己的独立自主性,我们决不能成为任何一个政党的尾巴或附庸,这是完全可以肯定的。面对着当局《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初步报告》的强硬推行,我们有需要加强与各政党的联系,坚持民族母语教育基本权利,坚持多元团结的主张,我们必将在新形势下,不盲目乐观,也不在单元主义教育政策大力进攻面前,感到彷徨无措。团结起来,继续前进。

(五)   结语

在客观地考察2013年“505”全国大选后直到目前为止的政治形势的基础上,根据董总在当前华教抗争中的实际处境,对我们应该采取的抗争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并且提出了一些建议。在目前《教育大蓝图》所带来的华教危机中,首先大家应该同心协力,把百万签名运动进行到底,以便作为采取进一步抗争行动的民意基础和力量。

时代的巨轮在前进,我们的华教运动在前进,反对《教育大蓝图》的抗争对华教运动是一项时代的考验,也是给董总带来前进的契机。我希望能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加到位,以取得成绩。坚持下去,就是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