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4日星期三

【华教视窗】 ~ 345 辑



林连玉为华校教师请命


2013/12/01 光华日报/评论版

~作者:菁草
 

华族族魂林连玉,为国家教育问题奔波半生,却被误认是位危及国家安全的人,真是当年当权者的一大失误。

其实,国人不应再说林连玉只是为华教斗争,而应该说他是为国家教育的正确发展而斗争,因为华文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而林连玉斗争的重点目标,只是要使华教在国家教育体系中有个合理地位,他并不是反对国家的教育政策。

除了在国家教育大问题上展开艰苦斗争外,林氏也不曾忘记和他一起在华校执教鞭的同道们的艰辛困苦。

这里,我们看到林先生以吉隆坡华校教师公会主席身分写给雪兰莪教育局长的一封信。

信的日期是19511210日,内容说该年6月,雪州议会通过从71日起增给华校津贴一百巴仙,而教育当局曾声明此津贴金受惠者为华校教师。

林先生在信中继续说“当此百物腾贵之际,华校教师薪水至为微薄,生活困苦已至无法支持地步,得此弥补,万分切要”,因此,他代表全体教师向教育局长请求“发给此津贴金”,“以改善教师待遇”。

这封信,勾画出当年华校教师的困苦生活情景,可谓字字辛酸。

 

韩院转型朝向学术研究


2013/12/02 光华日报/评论版

文:谢诗坚
 

当韩江学院在公元2000年正式响锣后,我就想要怎样给韩江教育体系做一个定位?在思索的过程,我们考虑到以文化教育的传承为己任,于是提出了建立《韩江华人文化馆》的规划。

感谢韩江三校董事会署理董事长连承杰的高瞻远瞩,欣然承诺赞助翻新整座旧学生宿舍,以便将图书馆、中文系及文物馆三合一的集中于一炉而成为韩江传播中华文化的地标。约经过半年有余的工程,一座具现代化又有美学轮廓的文化馆终于大功告成。整个装修工程费用耗资马币33万元,由连承杰一手承担。另外在设置文化馆厅及建立资料库方面又花费马币17万元,两者合起来共达50万元。

为示隆重,我们在2003年举行开幕盛典时邀请时任槟州首席部长丹斯里许子根主持开幕,也请中国驻马领馆政务参赞杨玲珠及国际著名历史学家王赓武教授及港澳名学者黄枝连出席并致词,场面盛大而壮观。

来到2010年,韩院已是10周岁了,巧碰韩江中学创校60周年及韩江小学创校90周年,于是有了三校一线牵的系列庆典。我们也因之决定再扩充华人文化馆的展厅,使之更臻完善。

2011年时,我们又通过华人文化馆举办了一场国际汉学研讨会。这一回有幸请得新加坡知名画家,炎黄国际文化协会会长林祥雄教授前来作专题演讲。

我感到非常庆幸的是,在偶然的机缘下,当我引导他参观华人文化馆时,二话不说地爽快允应赞助马币100万元,以设立韩江华人文化馆创新研究基金。主要的目的是鼓励当地学者针对文化(包括文学)、教育及经济课题进行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而论述的范围与马来西亚、东南亚国家及马中的领域有关。

设立创新研究基金

当我们在今年开放申请时,也就自然吸引学者投石问路。我们终于选定了3组学者,并择定在1116日公布得奖者名单,一方面是庆祝华人文化馆成立10周年;另一方面也是炎黄国际文化协会马来西亚分会的成立的日子。承蒙中国驻马大使柴玺阁下的代表林动参赞莅临主持开幕,使场面生色不少。更因有6名来自北京大学的教授前来助阵发表专题演讲,而更显示其重大意义。

在这方面,我们也破天荒地以新设立的研究基金发给成功的得奖者,每宗获得马币4万元的研究奖学金,以让他们在两年后完成学术报告。换句话说,我们共颁发马币12万元的研究金,虽然数目不大,但意义是深长的。

第一位是来自槟城理科大学的经济学副教授连惠慧博士。她毕业自新加坡国立大学,考获经济学博士。她的研究课题是:“槟城上市公司比整体大马股市的表现更好?”

在槟城共有100家上市公司中,有76家获盈利,其中51家取得高净利,只有24家亏损。因此她认为这是意外与值得惊喜的业绩,有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由于槟城是马来西亚其中一个最先进的州,经济势头表现强劲,这些企业公司的成就足以向外国展示槟城的经济活力与魅力。

无疑的,这项研究成果有助政府及其他跨国公司作为投资的参考和导向。对本国的上市公司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第二位得奖者是来自拉曼大学的余历雄博士及陈慧萍博士。前者毕业自南京大学,后者毕业自理科大学传媒系。他们的研究课题是:韩江学院“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班”研究,简称“韩硕研究”。

这项研究的重要性是韩院与南京大学在过去12年来为南京大学开办中文硕士班培养了近80名硕士研究生,而且仍在持续中。这在马来西亚是一个奇迹,因为它不曾停办,而且也在实质上让马来西亚的毕业生受惠,其中有不下四位已进入公立大学当讲师,也有至少两位已是独中的校长。

走向更专业道路

余历雄也是拉大中文系助理教授。他认为韩院是继马大、博特拉大学及拉曼大学后的另一个孕育高素质中文人才的大专院校,值得突显其专业品牌与学术素质。

这也使我想起12年前南京大学教授郭熙来韩院开办中文系的艰辛过程,如今已是开花结果,值得已升任暨南大学华文学院院长的郭熙感到欣慰。

第三位得奖者是来自韩江学院的讲师陈妤佳硕士。他是韩江学院及南京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巧合的是,她研究的课题正与郭熙教授对口,即“马来西亚华语的规范和协调—语言认同的视野”。

作为语言学家,郭熙是海内外知名的学者,他不但编纂字典,也长期醉心研究中国汉语与海外华语的异同,从而成为一代语文专家。

如今陈妤佳根据她本身的研究方向准备将马来西亚的华语规范化是值得鼓励的。

这事也使我回想起在公元1920年时,当中国的国民政府提出普通话教学时,槟城乃至马来亚和新加坡是最先响应的地区,接受以普通话教学,以有别于香港用广东话教学。

这主要是因为当年中华民国驻槟城的总领事戴淑原极力推动普通话教学。由于他的坚持,今天的马新人民能讲得一口流利的华语。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也“创造”出许多本土化的华语,而且也因地域的不同有不同的用语和词汇出现。

总的来说,我们相信此风气一开,将来会有更多的学者走向学术研究的道路,从而贡献予国家和人民。而韩院在林祥雄教授的支持下,我们也将不负众望,让更多的学者走向更加专业的道路。

我们期待两年后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但足以提升韩院的声望,而且也将使韩院与社会和国际接轨,对文化教育及企业展示关怀,这就是大学未来必走的道路。

 

独中校长应有基薪制

2013-12-03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庞宜
 

根据日前董总公佈的2013年度全国华文独中教师薪津制与福利调查报告显示,多数独中都有设定教师的基本薪金、津贴及福利制度。这显示了独中在办学及提昇学术水平的同时,也关注到独中教师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福利,这是可喜的事。

从调查报告中,笔者注意到,在接受问卷调查的53所独中,有21所至31所独中没有设定学士、硕士、博士学歷新进校长的基本薪金,原因包括交由董事部及董事长决定,视新进校长人选的经验、学歷、背景及办事能力而定。此种考量虽有其一定的依据,但不无非制度化的缺陷。

原因有三:

一、近几年,独中呈现欣欣向荣的气象,学生急速大幅度增加,致使不少独中採取“择优录取”的淘汰办法来增收一定名额的学生,造成原本出现教师不足的现象更为严峻。从中也带出一个鲜为人关注的问题,即独中校长的流动率不小。独中校长流动不能完全归咎薪金的问题,也不能把问题简化到归罪独中无制定校长基本薪金所造成的。但,独中没有设定不同学歷校长的基本薪及顶薪,相对的其福利和津贴制度亦欠缺完善。试问在如此的薪津及福利“框架”下,要如何吸引有学术资格且能力强及肯献身教育的人士到独中掌校?

二、上述问题凸显独中校长与董事部或董事长久以来存在的“紧张关係”。因为既然校长的基本薪金及福利等都不是设定在制度內,而是由董事长视情况决定,若不幸又涉及董事长和校长个人的处事作风、性格及主观之差异。在不能包容、谅解及以服务独中教育为大原则的情况下,势必形成水火不相容的局面。最后的结果,不是校长“忍气吞声”无法发挥才华的苟且干下去,便是无奈地辞职。在此种局面下,亦无所谓谁贏谁输的问题,最大的损失莫过於该校师生以及社区的人民。

三、校长为学校的领军人物,带动和提昇学校的各方面发展。其中学术水准的提昇更得靠其使出浑身解数的努力。而今,独中董事部竟不先设定(制定)学歷作为聘请校长基本薪的条件。这是否表明董事部(或董事长)不优先考量校长学术资格的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一般公、私机关聘请低、中、高级职员皆以学术资格为主,其他条件为次。这是尊重学术表现的一种方式。这是否凸显了不少独中在学术表现方面无法长足进步,而在人事方面又特多纠纷的原因?
(星洲日报/言路作者:庞宜)




教育改革

2013-12-04 南洋商报/言论版

~作者:侯亨能博士
 

处在21世纪来谈教育改革,不禁使人想起1988年一批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向世人疾呼:世人若要在21世纪和平生存,必须回溯2,500年去汲取孔夫子的智慧。同样的,关于教育改革,我们也不得不回溯历史向至圣先师孔夫子求助。

令人赞叹不已的是,当今世界所讲的教育优越性,其实在2,500年前已被孔夫子讲过,荧荧大者如下:强调道德教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着重通识教育:“君子不器”(论语。里仁)重视学以致用:“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

融入西方教育理念

注重创意教育:“不愤不启,不排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提倡独立思考:“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何也已矣”(论语。卫灵公)突出因材施教:“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坚信行动胜于理论:“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要求自我教育:“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当然,今天谈到教育,我们也应加入由西方来的理念如下:通识教育、多元文化教育、过程教育。

孔夫子的教育理念也有近似上述西方理念的名句如下:“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述而)

培养促进和谐学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纵观各国论及教育改革的文字,教育改革的核心重点是要回答两个问题:

1,要教出怎样的人?

2,要如何来教这样的人?

以本人的看法,目前我国社、经、文最大的问题是多元民族不和谐,我们应该在教育改革中紧抓一个重点,即要教出能促进多元民族和谐的学生,要以多元文化教学法来教这样的学生。

谈到多元文化教学法,必然牵涉到:除了华文以外要掌握多种语文、结交他族朋友、学习他族文化、要促进多元文化,达致社会和谐。

美国著名企管专家卡耐基的一句名言很值得我们深思,他说:“要去纠正别人的缺点是非常困难的,但是若我们首先从赞扬别人的优点做起,渐渐的那别人的缺点会随着其优点的发挥而消弥于无形。”换句话说,这也就是《吸引法则》所说的道理:你思想正面,更多的正面能量将涌向你而来。